太陽光電系統性能比簡介

 

刊登日期:2020/9/5
  • 字級

宋洪義、黃朝揚、林福銘/工研院綠能所
 
太陽光電系統於竣工驗收中,一般採用直流發電比(RA)。本文將針對太陽光電系統性能分析,說明RA與性能比(PR)之差異。2016年國際標準組織頒布IEC 61724系列規範,包含IEC 61724-1為監測元件規格、數據讀取與程式紀錄、公式定義;IEC TS61724-2為短期性能比分析,至少需有兩天以上穩定數據進行計算與分析,此技術規範適合於竣工驗收使用;IEC TS 61724-3為長期性能比分析,數據取樣至少以一年為一個週期,適合系統維運或電廠評鑑使用。
 
【內文精選】
前 言
政府規劃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為20%,其中太陽光電(PV) 2025年規劃設置目標量為20 GW。近年尤以大型地面PV系統電廠日益增多,諸如:奇美善化15 MWp、艾貴義竹70.2 MWp、台電彰濱100 MWp以及2021年中興電工七股198 MWp。為因應大型PV電廠竣工需求,同時也能符合國際標準規範依據進行性能分析與評估,有關適用於大型PV電廠竣工驗收、系統維運以及電廠評鑑使用的技術規範,同步受到重視。
 
至今PV系統竣工驗收方式,大多沿用早期五個項目,分別為開路電壓、運轉電流、接地連續性、絕緣測試、直流發電比(RA)。國際標準組織於2016年針對電性與安規頒布了IEC 62446-1,竣工驗收項目應增加為測試範疇一的七個測試項目(表一);RA部分因無對應標準規範,應依據IEC 61724系列規範,改為性能比(Performance Ratio; PR)驗收較為適宜。
 
表一、IEC 62446-1測試範疇一之檢驗項目
表一、IEC 62446-1測試範疇一之檢驗項目
 
監測系統分類
依據PV系統設置容量,將監測(Monitoring)系統分類為Class A、Class B、Class C三種等級,分別為高精度(High Accuracy)、中等精度(Medium Accuracy)、基本精度(Basic Accuracy),每個監測系統等級對於數據讀取與紀錄、監測元件規格與數量,都有不同規格要求。
 
規範中建議大型電廠採用Class A或Class B,對於中小型電廠則採用Class B或Class C等級監測系統。而依據作者經驗則建議以經濟效益來做等級選擇,因為電廠越大且選擇監測等級越高,相對監測元件數量、費用則相對較高,必須視效益考量取決監測等級。如果大型電廠規劃於未來販售,則建議採用Class A等級進行電廠效能分析;若電廠為了系統運維降低人力費用,則建議採用Class A或Class B等級;若只是小型電廠針對年發電量分析,則建議採用Class C等級。相對等級越低評估的有效性就越低,其分析的數據僅提供參考為主。
 
監測元件規格與安裝要求
1. 日照計
(1) 日照計安裝有兩種方式,第一種為與PV系統共平面,第二種為水平日照。
(2) 日照計種類分為熱電堆式日照計(Thermopile Pyranometers)、PV參考元件(Reference Devices)、光電二極管傳感器(Photodiode Sensors),一般建議採用熱電堆式日照計,對應不同監測等級選用規格如表五所示。
(3) 日照計量測日照的強度範圍在0~1,500 W/m2,且解析度小於等於1 W/m2
(4) 日照計安裝須避免附近物體遮蔽與反射,選取放置位置需評估全年,每天日出至日落無遮蔭處,為最佳安裝日照計位置。
 
短期性能比
因PV電廠於竣工驗收項目中,一般包含安規、電性、性能等檢測,早期性能檢測大多採用RA方式,而RA量測本身對應標準規範,且量測數據變異大,因此近期於2016年標準組織頒布了IEC TS 61724-2規範。此技術規範屬於短期評估PV電廠性能比的量測,依據數據擷取與篩選,至少要兩天以上穩定數據,才能進行計算與分析PR。本文除了說明監測等級、元件規格與數量、性能比定義,主要在說明短期性能比檢測的程序,讓業界於驗收項目中,可以改採用PR進行竣工驗收。
1. 設備與量測
監測的元件建議採用IEC 61724-1中的Class A要求規格,當然Class B或Class C也可以分析性能比,但是於報告中須註明選用元件的等級,而監測元件數量、校正資訊、安裝位置與清潔等資訊,亦須註明於報告中…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405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