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ID 2017看「OLED」與「QLED」的發展

 

刊登日期:2017/7/24
  • 字級

廖鎔榆/工研院材化所

第54屆SID Display Week 2017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今年總共有超過300篇Oral論文與250篇Poster論文在81個技術討論分區(Technical Session)中發表。本文主要介紹OLED與QLED在顯示器及照明的應用發展以及溶液型塗佈技術的最新現況,以饗讀者。

研討會精摘
Flexible/Stretchable OLED
在Flexible OLED相關技術方面,SEL在24.1論文中討論其特殊的IGZO Oxide Semiconductor, CAAC與CAC結構,以及其雷射離型時不會因Particle受光不均導致離型不均(圖六~八)。

圖六、SEL的IGZO Oxide Semiconductor,CAAC與CAC晶型
圖六、SEL的IGZO Oxide Semiconductor,CAAC與CAC晶型

AUO在24.2論文中使用CF取代一般OLED顯示器常用的圓偏光膜,並且大幅度的減薄軟性顯示器的總厚度由300um到100um。如此可以把重要的TFT與OLED元件放在不太形變的Neutral Axis中,以維持元件在撓曲時還能工作。測試150萬次內外捲曲都工作正常。利用CF增加光穿透,提升效率與壽命,並達成95% BT2020色域覆蓋率,在展示會場也另有實機展示(圖九~十一)。

圖九、AUO軟性元件設計,降低整體膜厚且上下對稱,使TFT與OLED盡量接近不太形變得Neutral Axis
圖九、AUO軟性元件設計,降低整體膜厚且上下對稱,使TFT與OLED盡量接近不太形變得Neutral Axis

SEL在24.3論文中發表1058 ppi 8K解析度的軟性顯示器。由於ppi數已經超過600ppi,RGB遮罩式蒸鍍已不容易達成,所以採用Tandem白光、上發光、搭配調整RGB ITO厚度形成不同色光的microcavity製作。TFT+OLED與CF先各別在玻璃載板上製作,貼合完再各別離型,另貼於軟性基板,並已開發軟板貼合設備。由於ppi數擴大,特別開發新的Zig-Zag Sub-pixel排列法,以提升面板的Viewing Angle(圖十二~十六)。

圖十三、使用Tandem白光+上發光+彩色濾光片的方式同時提升ppi數,也提升色域範圍
圖十三、使用Tandem白光+上發光+彩色濾光片的方式同時提升ppi數,也提升色域範圍

工研院顯示中心在論文31.1中發表,利用獨有的專利技術Side Wall Gas Barrier阻絕軟性顯示器的側面進水,製程採用簡便的網印法,搭配Lintec公司的塗布型阻氣前驅物與電漿反應後,具有更佳阻氣性。塗布型阻氣層也可以製作一般的多層膜阻氣層。另外獨家的無雷射軟性基板離型技術,也進展得更容易取下,更不易造成損傷(圖十七~廿)。

圖十七、工研院顯示中心開發的軟性顯示器用Side Wall結構,以阻絕側面進水
圖十七、工研院顯示中心開發的軟性顯示器用Side Wall結構,以阻絕側面進水

在Stretchable OLED部分,三星在展示場內有展示實際的可伸縮螢幕,不過並沒有交代實際的結構與材料,且禁止照相。從論文5.5中,只能大約知道是9.1吋面板,在凸起與凹下都能持續顯示---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