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性OLED阻水氧層技術

 

刊登日期:2010/5/19
  • 字級

OLED阻水氧要求與壽命考量
一般在檢視封裝材料對於阻隔水氣與氧氣特性時,會分別以WVTR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Rate)及氧氣穿透率OTR(Oxygen Transmission Rate)來表示基材阻隔水氧之好壞,如圖一所示。不同應用需求所需要之WVTR/OTR等級亦不相同,以軟性OLED封裝為例,一般環境中,水氣與氧氣對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結構中電極所使用之活性金屬(Active Metal),具有破壞性化學反應,導致發光區域產生暗點 (Dark Spots),目前量測水氧穿透率機台以美國MOCON最具代表性,目前WVTR偵測量測數值可達 5*10-4 g/m2.day。

以OLED元件而言,到底WVTR要到多少才是符合OLED需求?以多層堆疊(Multi-layer)軟性阻障薄膜 (Barrier Film)為例,Barrier層一般以Al2O3、SiNx、SiOx等等無機膜居多,Polymer層則以Acrylic Base、Parylene Base等等有機膜居多,然而無機膜成膜過程中會有一些孔洞(Pin Hole),這些孔洞即是水氧穿透主要路徑,如圖二,在OLED封裝上只要水氧在Barrier Film之間穿透時間小於OLED元件劣化要求,這個Barrier Film基本上即符合OLED元件需求。WVTR 1*10-6 g/m2.day是否滿足OLED元件壽命要求?KODAK在2009年以一隻在2000年製造Passive Matrix OLED手機分析為例,以10年壽命(允許 10%暗點),前提計算下,在沒有吸濕材料狀態下,Barrier Film目標應該是需要1~8*10-8 g/m2.day。   

以AMOLED面板為例,在討論到壽命(Lifetime)時,必須考慮到幾點因素,如圖三,假設TFT使用LTPS TFT,TFT之開口率與電流密度設計會影響AMOLED壽命,此外所挑選不同效率與色度之OLED材料,亦會影響整體壽命表現,但最大部分影響AMOLED壽命的是OLED Barrier,在 OLED Barrier上目前商品均是Glass Base,所以Substrate與Cover Plate WVTR均不會是問題,但是若要在軟性OLED應用上,這將會是一項重要挑戰。 

軟性OLED元件封裝技術
基板與封裝蓋要從玻璃轉換成軟性基材,首先面臨到軟性基材阻隔水氧能力問題,軟性基板與封裝蓋選擇與搭配是一項重要關鍵課題,以基板與封裝蓋板選擇為例,最為常見軟性基板與封裝蓋板如PET、PES、PEN、PC、PI、Metal foil 等等,這些基板必須具有Barrier功能阻隔水氧氣。

在軟性基板上,具有阻隔水氧功能之軟性基板開發已久,例如美國3M、Vitex、GE,日本Fujifilm、Mitsubishi plastic等等,各自有自有技術在軟性阻隔水氧基板上開發,工研院顯示中心在軟性阻隔水氧基板上目前也有顯著之成果,軟性基板阻隔水氧層製作一般會以捲對捲(Roll to Roll)方式製作,但完成之軟性阻隔水氧基板若要經過TFT和OLED製程,為符合目前量產生產方式,就必須將基板以黏貼方式固定於玻璃進行後續製程,黏貼方式有一些難以量產克服之關鍵點,因此顯示中心以玻璃為基材,以片對片(Sheet to Sheet)方式在玻璃上製作軟性阻隔水氧基板,目前軟性阻水氧基板-1在撓曲直徑5公分1,000次後,WVTR以達MOCON機台量測極限,如表一所示。

在OLED封裝蓋板上,一般在檢視OLED封裝技術能力上,會利用一些環境測試來衡量封裝品質,這些環境測試包括:(1)高溫儲存:依客戶要求(如沒有以100℃;時間為1000小時) (2)低溫儲存:依客戶要求(如沒有以-40℃;時間為1000小時) (3)高溫高濕儲存:商品規範:60℃溼度90%;時間為500小時 ;軍用規範:85℃溼度85%;時間為500小時 (4)冷熱衝擊:40℃ 30分鐘 -- 85℃ 30分鐘。來回100次 (5)落下試驗(含模組 ) (6)震動試驗等等,會因客戶要求而有所修正,在眾多環境測試條件下,最嚴苛且最關鍵性的一項測試為(3)高溫高濕儲存,因此在高溫高濕儲存後,會將封裝完成之OLED元件檢視是否有暗點(Dark spots)產生,通過標準為無暗點產生,若封裝品質不良,OLED元件上活性金屬電極會與水氧氣反應,造成電流在該處無法注入產生暗點,如圖四。 


此外,在以玻璃為基礎之OLED元件,若將玻璃直接替換成軟性基板,在撓曲上會面臨OLED結構受擠壓而破壞與框膠剝離問題,如圖五所示。為克服問題,必須改變----本文節錄自材料世界網「材料最前線」專欄,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圖九、軟性OLED元件經過撓曲直徑5公分5,000次撓曲依然可正常運作

作者:陳光榮/工研院顯示中心
★完整檔案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