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出型封裝市場趨勢與工研院面板級封裝平台技術介紹

 

刊登日期:2019/8/5
  • 字級

扇出型封裝技術因具備薄型化、低功耗之優點,近年來逐漸受到產業界矚目。有鑑於面板級扇出型封裝之技術需求,工研院運用舊世代LCD產線轉型進行封裝技術開發之經驗,將可作為國內舊世代LCD產線轉型半導體封測製程之參考評估。
 
本文將從以下大綱,就目前扇出型封裝之應用與技術發展趨勢做一介紹。
‧前言
‧半導體先進產業現況與發展趨勢
 1. 晶圓級扇出型封裝發展現況
 2. 面板級扇出型封裝發展趨勢與潛力
‧扇出型封裝技術發展趨勢與工研院面板級扇出型封裝製程平台
 1. 扇出型封裝技術發展趨勢
 2. 工研院面板級扇出型封裝製程平台
‧結論
 
【內文精選】
半導體先進產業現況與發展趨勢
1. 晶圓級扇出型封裝發展現況
在先進封裝技術上,隨晶圓製程精密化,晶片前段製程已持續微縮至40奈米,甚至10奈米、7奈米,然載板的精密配線水準尚在20微米上下,此兩者間的密度差距漸擴大。為增加多顆堆疊晶片與載板、PCB間的I/O數,晶片封裝技術已自打線改用凸塊,並朝矽穿孔TSV (Through Silicon Via) 3D IC發展。受制於TSV 3D IC設計難度高,2.5D IC應運而生,其在晶片與載板間使用可對應65奈米甚至更精密配線的矽中介層,再進行TSV。與TSV 3D IC相較,2.5D IC不利於縮小體積,且存在TSV矽中介層成本甚高等問題,因此,接近2.5D IC概念、但有利於降低成本的扇出型晶圓級封裝(Fan-out Wafer Level Packaging; FOWLP)技術漸受重視。在台積電推出整合扇出型(Integrated Fan-out; InFO)封裝技術後,更加確定扇出型封裝技術的市場價值(圖一),由此傳統半導體供應鏈(載板/封測/IC製造)之上下游版圖關係已有所變化。
 
在市場需求量部分,扇出型封裝晶片因具備薄型化與低功耗之優勢,故在產品應用上仍以行動式電子產品為主要大宗,預計2021年將消耗363萬片12吋晶圓,相較於2014年台積電推出InFO封裝時之晶圓消耗量(33萬片12吋晶圓),其市場需求量足足成長約11倍,如圖四。此外,工業應用如IoT的產品需求亦逐漸浮現,在此一領域之應用,預計2021年將消耗57萬片12吋晶圓。
 
圖四、扇出型封裝市場應用需求量預估
圖四、扇出型封裝市場應用需求量預估
 
2. 面板級扇出型封裝發展趨勢與潛力
目前扇出型封裝主要採用晶圓級設備與製程,雖有潛力可製作線寬/線距:2μm/2μm以下之高解析封裝,但所使用之設備等級較貴且晶圓使用面積效率較差,導致生產成本較高;若是介於1~10μm之線寬RDL (Redistribution Layer),使用晶圓級扇出型封裝技術生產,生產效益仍有限。而扇出型封裝若要能持續降低製作成本以增加應用,擴大製程基板的使用面積是最重要的手段,而目前有機貼合載板廠業者之面板級量產技術能力約在15~20 μm左右,若要往高解析RDL發展,其技術及製造設備均須全面更新。
 
以目前已量產的12吋(300mm)晶圓來看,其可使用面積僅約為3.5代(620mm × 750mm)玻璃基板的15%,凸顯玻璃基板在面積上的優勢。且目前LCD產業多的是競爭力低的3.5代產線,若能善加利用這些產線,將可顯著降低扇出型封裝的生產成本且減少資本支出,以產出較具競爭力之封裝用RDL產品。
 
相較於晶圓級扇出型封裝技術,投入面板級扇出型封裝之未來發展可期,除RDL之解析度稍微略低外(L/S:2μm~10μm(面板級) vs. 0.5μm~ 5μm(晶圓級)),其他在生產面積利用率、資本投資、產能等因素均較具優勢。未來可進一步提升RDL之線寬/線距在1.5 μm~10 μm之應用領域,具中高階封裝產品之應用競爭力,可補足目前晶圓級封裝與有機載板封裝( ≧20μm)間之技術能力區間(數μm至10μm)(圖六)。
 
圖六、面板級扇出型封裝目標市場
圖六、面板級扇出型封裝目標市場
 
扇出型封裝技術發展趨勢與工研院面板級扇出型封裝製程平台
2. 工研院面板級扇出型封裝製程平台
因應各項電子裝置及未來物聯網的大量IC需求,國內封裝廠商也亟思開發具大面積、生產效率高,可有效降低中高階IC之封裝生產成本的封裝技術。若從載具的面積大小、載具的使用效率來看,以方形的玻璃載板來製作扇出型封裝,相對於晶圓載板更具有產量與成本優勢。換言之,使用載板愈大面積時,其成本絕對值亦將愈差愈多,因此面板級扇出型封裝是將來先進封裝製程發展的重要趨勢。
 
扇出型封裝若要能持續壓低製作成本,擴大載具的使用面積是最重要的手段。以目前已量產的12吋(300 mm)晶圓來看,其可使用面積僅約為一條2.5代(370mm × 470mm)玻璃基板的40%,凸顯玻璃基板在面積上的優勢(圖十三)。因此從產業現實面來看,半導體產業短期內很難看到大規模18吋晶圓廠的投資,但目前LCD產業3.5~6代產線多半已攤提完畢,若能善加利用這些產線,將可顯著降低扇出型封裝的生產成本。
 
有鑑於此,工研院運用既有之2.5代LCD實驗線進行平台運用擴充(圖十四),以作為國內舊世代LCD產線轉型半導體封測製程可行性之參考評估…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作者:鄭惟元/工研院電光系統所
★本文節錄自「工業材料雜誌」392期,更多資料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