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ID 2016看智慧裝置之面板技術發展趨勢(上)

 

刊登日期:2016/8/29
  • 字級

林研詩/工研院產經中心

隨著物聯網(IoT)時代的來臨,將帶動新一波跨裝置應用的市場需求,並將對現行產業造成相當程度之改變,少量多樣的垂直應用場域機會,將帶動車用顯示器、智慧手錶、頭戴顯示器、數位看板等新的市場需求崛起,成為接續手持式裝置後的新成長動能。技術發展隨著提升使用者體驗,朝輕薄設計、軟性顯示器、透明顯示器等新的解決方案重新定義人機介面,產業也將從以往的規模競爭走向價值競爭。而從今年的國際顯示器技術研討會暨顯示器展覽“SID Display Week 2016”可以發現,廠商正積極開發對應與物聯網相關的智慧裝置用面板,以下將就穿戴裝置、手持式裝置、電視、車用顯示器、數位看板等歸納整理面板技術之發展趨勢(圖一)。




圖一、2020年受惠於IoT成長之顯示器產品

穿戴裝置-圓形手錶、高解析度VR為亮點,μ-LED與全像技術具發展潛力
1.智慧手錶:多元技術百花齊放,強調外型正圓面板與省電面板各有所長
穿戴產品的未來充滿各種想像空間,不僅因為物聯網或互聯網生態成熟後讓各裝置之間有更多的交互作用,並且會讓許多看似不相關的產業因穿戴裝置而開始進行異業結合,可以預期還會有更多的新創公司投入開發穿戴產品,因此短期內客製化的商品規格需求會決定該商品所使用的技術清單跟物件開發整合門檻。

針對顯示器技術能切入的產品類別勾選如圖二,預期未來三年內可實現的穿戴顯示技術為:曲面顯示器、近眼投影顯示器及半透明顯示器。更長遠的技術需求則會是顯示畫面必須伸縮自如,或者是不受使用空間限制,具便利貼特性的技術,並在此前提下仍可方便攜帶的裝置,因此依舊有許多技術挑戰需要一一克服。但技術樣態已逐漸浮現輪廓,可見穿戴顯示器的產品應用仍有許多利基商品有待開發。

現有智慧手錶產品在省電、輕薄設計的考量上,目前各項面板技術的特性需求難以面面俱到,不同技術各有優缺點,仍需視產品特性選擇不同面板技術。例如華為在 2015 MWC 曝光的 Huawei Watch 採用圓形面板,螢幕為 1.4 吋的 AMOLED 面板,解析度 400 x 400,畫素密度 286ppi,具有高對比度( 10000:1)的好畫質是 AMOLED 的優勢;而省電考量則以反射式 LCD、EPD 等反射式面板技術具有優勢;在可撓設計上,AM/PMOLED 與 EPD 是最佳選擇,因此穿戴式產品廠商仍需視產品特性選擇不同面板技術,目前已量產的圓形智慧手錶展品如圖三所示。



圖三、2015年發佈的各種圓形面板智慧手錶

而 SID 也從 2014年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辦會展首次增設 WEARABLE DISPLAYS 主題後,延續至今已經細分擴展到 AR/VR 主題,顯見適用於穿戴裝置的顯示技術與材料是有別於以往的新技術領域。

今年 AUO 1.39 吋/ 1.26 吋正圓形 AMOLED 面板於穿戴式裝置之應用論文獲主辦單位邀稿,結合正圓形顯示區域、超窄邊框、高解析、低功耗等四項技術特色於一,亦是去年獲獎展品。智慧手錶商品近兩年大量湧入市場,產品參差不齊,市調表示多數使用者偏好圓形錶面,但以往技術上難以做到邊框模組的縮小化,加上走線設計上的困難,但 AUO 在邊框上已可做到 1mm 的技術,在輕薄設計上,使用軟性基板作成 Flexible OLED 面板,技術突破包括:
Slim Border 窄邊框設計,以 GOA 技術設計在面板顯示區中間,取代原有走線設計在周圍造成外框體積過大的現象,並以特殊切割方式及驅動IC電路設計,讓面板顯示區能呈現完整正圓形。
因應穿戴裝置低耗電需求,AUO 利用 AMOLED 自發光特性,搭配自行開發的驅動電路,使該面板的恆亮待機時間比市面智慧手錶高出二倍以上,展現其---以上為部分節錄資料,完整內容請見下方附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