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以氨成功開發出氫燃料

 

刊登日期:2016/8/22
  • 字級

日本早已啟動以氨(NH3)為燃料的新型燃料電池的開發,此次透過產官學合作研發出利用氨製造高純度氫之技術,並一舉克服過去極難解決的技術障礙,如氨分解觸媒、殘存氨除去材料、氫精製技術等。此外,亦已完成實證系統 1/10 規模大小的氨分解/除去設備、氫精製設備的開發,且是世界首次以氨成功地製造出氫燃料,未來將著重於燃料電池電動車(FCV)的應用上。此項研究計畫是由昭和電工、大陽日酸、廣島大學、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豐田自動織機與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等單位進行共同研發。
 
在過去,釕系觸媒(Ru/MgO)在 550℃ 的溫度時,其氨的分解效率僅能達到 7萬 ppm。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在此研發案中,開發出在 550℃ 以下,能將殘存氨的濃度分解至 1000 ppm 以下的高性能釕系觸媒。昭和電工與豐田自動織機則利用釕系觸媒開發出氨分解裝置。氨氣以 1 Nm3/h 的流量供給,在 550℃的溫度時,以 2 Nm3/h 流量獲得氨濃度 1000ppm 以下的分解氣體(氫 75%、氮 25%) 。
 
廣島大學則是發現了世界首例,能將氨濃度降至 0.1 ppm 以下的無機質除去材料,除去量是過去的 3倍,且能夠加熱再生以重覆利用。昭和電工則將該材料應用於脫氨裝置上,將分解氣體以 2 Nm3/h 的流量供應至裝置,並確認殘存濃度達到國際標準的0.1 ppm 以下。此外,去除已脫氨的混合氣體中所含高濃度氮或微量不純物之氫精製設備則由大陽日酸開發完成。將混合氣體以 2 Nm3/h 的流量供應至裝置,能將氮濃度減低至 1ppm 以下,其他不純物亦能同時去除。
 
目前昭和電工至2018年將持續進行 10 Nm3/h 規模之產氫製程評估,未來並計畫建設 300 Nm3/h 規模、以氨為原料的供氫站。


資料來源: 化學工業日報 / 材料世界網編譯
分享